W020210624600633532050.png

嫦娥五号

---九天云外揽月回

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1-06-24

  实施探月工程是党中央把握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程自立项以来圆满完成六次探测任务。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于2020年12月17日首次实现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一定要“揽月回”?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由月球岩石在遭受陨石撞击、太阳风轰击和宇宙射线辐射等空间风化作用后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岩石碎块、矿物及陨石等物质。通过研究月壤,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也可以为了解太阳活动等提供信息。与此同时,月壤中存在大量宝贵的矿产资源,如稀土以及氦-3,其中锆等稀土是高科技产品必不可少的材料,而氦-3是未来清洁、高效核能源的关键。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迎来的月球样品。和美苏两国取回的样品不同,这批样品采样深度更深、采样区域也是美苏未涉足过的开采区。这批样品将有力地帮助科学家分析月表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也将为人类认识、开采月球资源探索路径。

  嫦娥五号创造了哪些“中国首次”?

  嫦娥五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战,不同于嫦娥家族的其他探测器一去不复返,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每个“首次”都意味着全新的挑战,每个“首次“都意味着艰难攻关。

  1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

  2首次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确入轨;

  3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

  4首次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

  5首次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责任编辑:刘鑫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技术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