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屋、火山岩屋…在建筑这件事上,全世界人民的智慧是一样一样的

科普中国网 2021-06-17

  

  本为生存而创造的建筑,现在已慢慢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图虫创意

  作者 | 王爽 等

  土围墙,石筑壁,立木柱,覆草顶……

  你知道吗?这些建筑史上的奇迹,并非出自某个建筑师之手,而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

  从古至今,环境始终是决定民居样式的首要因素。正如生物主动适应环境而生存一样,为了适应环境,各地民居也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条件限制:

  其一,建筑材料需要就地取材;其二,建筑本身能为人类提供所需的生存庇护和活动场所。

  于是,在中东、西亚等地人们广泛使用土、石作为建筑材料,而在沿海地区和沼泽地带,产生了大量的芦苇民居。在欧洲,民居多采用砖石结构,而在非洲,居民用土坯茅草屋作为居所。对于欧亚以及北美游牧民族,所有民居都是帐篷。

  这些建筑,完美地把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地理环境诸因素融为一体。

  因纽特冰屋

  因纽特人是生活在北极圈内的一个民族,其传统的住宅叫“冰屋”,不过准确地说是“雪屋”。

  雪是一种轻柔飘舞的东西,给人类带来无尽的浪漫遐想,但是要用它作为建筑材料,这就需要高超的技术,因为用来建造冰屋的雪块必须要有足够的建筑学强度,能切割,还要能承重,且整体建筑要能抵御极地猛烈的风暴,所以建造冰屋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建造冰屋,首先要用纯雪,也就是雪中尽可能不掺杂小石头、泥土等,因为这些东西会让雪块产生裂隙。如果按照现代的方式,建筑工人会把雪收集起来,采用机械压实的方法制成雪块、雪砖,但是因纽特人并没有现代工程设备,那么他们是如何将雪变成雪砖的呢?

  答案是他们并不需要使用任何设备,因为自然界中就存在这样的雪块,北极强烈的风就是制造雪砖的设备,被风吹过的雪,再经过阳光晒,尽管温度在零下几十摄氏度,但雪的内部会形成冰晶,因此黏度大增,形成了雪块。

  

  雪块内部疏松多孔,充满了大量的空气,实际上比纯晶体的冰更加保暖。|来源网络

  有了雪块,建屋就好办多了,只需要把雪块切割成需要的形状,然后一块块按照冰屋结构需要垒叠起来就可以了。雪块之间不需要任何黏合剂,因为用不了多少时间,雪块和雪块之间就会通过冰晶结合起来。施工中最难的部分是建造圆顶的工程,这需要将雪块切割成不同的几何形状,让它们彼此能很好地契合。

  整座冰屋差不多在一天之内就能完工。刚建造完成的冰屋外表和内部会有许多棱角,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整座冰屋内外都变得圆滑,因为外表的棱角会被风磨去,内部的棱角会被热气融化,这种融化不会使其变成水,而是形成冰晶,结果是更增强了冰屋的结构强度。

  在冰屋上,通常会留通风口,但位置要比圆顶略微低一点。冰屋的门可以在地面的位置,但有许多冰屋的门是低于地表雪平面的,也就是在雪层之下,这就需要再挖一条通道。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寒风吹入,保持室内温度。

  雪其实是很好的绝热材料,所以屋内的热量不易散出,屋内温度一般能保持在2~5℃。居住在戴维斯海峡中央的因纽特人还将兽皮围在冰屋之外,这样室内温度甚至能提高到 10~20℃,这基本就是人类生活的最适宜温度了。

  

  雪屋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天左右,因此,因纽特人盖新房和搬家的频率均为世界之最。|《华夏之光》

  肯尼亚草原上的茅草屋

  茅草屋是非洲最典型、最传统的房屋建筑。这些茅草屋尽管大小和造型各异,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尖脊或平顶,但其材质和建筑手段却别无二致。

  非洲茅草屋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是使用木桩在地面上按照方形或者圆形打桩竖立的——采用方形还是圆形,主要依照当地的民俗习惯。打桩后用约 1 厘米粗细的藤条编成网格状篱笆(内外两层),其间留出门窗的位置,然后把泥浆灌入内外两层篱笆之间,再用器具夯实、抹平,这样墙体就完成了。接下来,用木头做梁,构建出房屋的四檐和屋顶架,房梁之间不采用铁钉等固定,传统方式是采用绳子捆绑。房屋结构完成后,最后就是用茅草覆盖顶部。

  非洲茅草屋所用的茅草,多以芦苇、椰树叶和草原蓑草为主。草原蓑草在非洲很普遍,通常有一人多高,因此最适合做屋顶材料。蓑草屋顶建造很简单,就是一层层地覆盖叠压,然后用绳子盘绕捆扎固定即可。

  

  就地取材的非洲茅草屋。很适合当地气候,夏季通风、透气、凉快。|图虫创意

  肯尼亚在东非大裂谷边,有大片的草原,是非洲野生动物的天堂,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是原始的。肯尼亚许多部族仍然依照传统的方式生活,有些村庄全部都是茅草屋,成片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犹如一个个大蘑菇。

  肯尼亚草原地带的茅草屋大多数是纯粹的茅草屋,也就是说包括墙体也都是木杆和茅草结构,因此整个茅草屋都是圆体圆顶的,空间狭小,如同一个圆顶草垛;还有一些茅草屋是用藤条编织的墙体;当然,也有一些茅草屋是泥墙体和砖木墙体,不过这显然在当地属于“富裕人家”;还有一些茅草屋属于高脚结构,类似于我们前面说过的吊脚楼,这是由于在雨季草原地带的很多地方变成了沼泽地。

  肯尼亚森林地带(被当地人称为“神圣森林”),茅草屋的结构也是如此,只不过有些茅草屋变成了尖顶或者斜坡顶,有些富庶人家的茅草屋外墙还用彩色的布料做遮盖。

  

  肯尼亚草原,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建筑,都非常有风情。而在非洲的一些城市里,情调高雅、散发着非洲土趣的“茅草屋”宾馆饭店,招揽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入住。|图虫创意

  意大利阿普利亚楚利

  在意大利阿普利亚(也称“普利亚平原”)大区巴里省阿尔贝罗贝洛地区,有石灰岩台地,盛产石灰岩石材,因此当地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圆锥形石灰岩民居,被称为“楚利”。阿普利亚也被称为“意大利的花园”,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即使是冬季也比较温暖,夏季持续时间又长,因此这里森林茂盛、绿草如茵,宛如童话中的地带。

  楚利的圆锥形屋顶是用石灰岩石板材一块块、一片片垒叠起来的,其间没有使用任何水泥、泥浆等黏合剂,而是采用了当地特殊的托梁技术。这种技术的运用要求建造者十分细心,因为要把重力精确地分散开来,分配到下一层,使得每一层受力均匀,这样才能保持屋顶的稳固。

  房屋的墙壁有的直接建在地面上,有的有一个方形的墙基。墙体是由石灰岩石材和泥浆、稻秆或者麦秆建成的,稻秆或麦秆起到了增强泥浆黏度的作用。墙体较厚,有的厚达 2 米,不过这样的厚度也使得窗户的设置较为困难,因此很多圆锥房的窗户都很小。厚实的墙体有利于保温、防寒,能对抗潮湿的冬季。房屋有的是独立的,有的是几个房屋连接在一起,甚至是几十个圆锥紧紧地“粘连”在一起的。圆锥屋顶通常都有一个导锥形收口,其上一般都竖一个十字架或者小圆球。

  

  据说,很久之前,当地人为了逃税,会在收税时把屋顶拆掉,表示这里没有人居住或房子未完工。|来源网络

  楚利建筑高度并不统一,有高有矮,彼此错落有致,其高矮主要是依据房屋主人的需要,另外也依据房屋的重要性,如较为重要的教堂、公共建筑等就较为高大。

  差不多每个楚利都有烟囱,基本都是白色的方形结构,位于圆锥的一侧。白色和蓝色是地中海的颜色,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和地区,这两种颜色十分常见。白色在绿褐色的石灰岩圆锥群中十分耀眼,与蓝天白云相对应,因此使得这片建筑群更加和谐灿烂。整座建筑采用的都是石灰岩,甚至室内也有大量石灰岩作为装饰,只有门窗和地板是木质的。

  楚利的圆锥形屋顶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座小山丘,但是其间掺杂着白色的墙体,因此仿佛是一片白蘑菇群落,且石灰岩屋顶又与周围山色、森林十分协调,令人赏心悦目。这种源自地理和人文的独特建筑因此也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1996年,楚利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来源网络

  土耳其火山岩住宅

  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地区曾经是一个火山带,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频繁而强烈的火山喷发,但现在这些火山已经沉寂。火山喷发后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后经冷却、沉积成火山岩。

  不过,这些火山岩并没有经历太久的岁月,因此质地较为松软,这就成为当地人天然的家园。早在前 7 世纪,当地人利用石质松软的特点,将其挖成一个个洞穴,这就变成了一座座房屋,而火山岩仍能保持良好的硬度和稳固性,因此成为非常适合居住的住宅。由于火山岩大量存在,且不需要花费大量的建造费用,因此这里在当时就已经聚居了约 3 万人。

  由于一个个岩体形态各异,有的较小,只能挖几个小洞,有的较为高大,就可以成为一栋栋“楼房”,最高的可以达到 16 层。不过这些岩体楼房高层难以建造楼梯,所以就不得不使用绳梯。洞穴内,有许多家具甚至也可以直接开凿出来,如壁炉、橱柜等。

  至今,这里仍然保持着古老的容貌,而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火山岩修道院、学校,以及其他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当地人利用了火山岩给予的一切可能性,把岩土造成房屋、陶器等等,逐渐形成了土耳其特色。|来源网络

  人们刚开始建房造屋是为了保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仅为生存建造的房屋慢慢华丽起来。一座座恢弘的楼阁,一片片奇特的建造,最终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珍贵的宝藏。

  文章摘编自《华夏之光 中国古代建筑》

  

  华夏之光 系列

  王爽 等 编著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21年4月

  39.80元/本

  你知道为什么故宫顶上非要蹲着很多奇形怪状的吻兽吗?为什么中国屋顶的装饰体积比西方小很多?除了中心对称,中国还有哪些审美标准呢?

  《华夏之光》里记载的内容,早已超过了文字的范畴。它把一代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凝聚到了一起。一块砖、一片瓦,一根柱、一条梁,每一道简单的工艺背后藏着的秘密,它都有涉猎。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